刘宗弼(1914- )
刘宗弼,1914年生于江苏金坛,1942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地理专业。任中学地理教师多年。1951年到南京新华地图社,后转至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及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工作。“十年浩劫”中曾下放干校和一度被遣返原籍。70年代返京,1979年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历史地理研究室副主任、编审。1989年夏退休后返聘。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测绘学会会员,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夏被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授予优秀党员称号。
1951年7月,经陈述彭同志介绍,刘宗弼同志到曾世英在南京主持的新华地图社工作。实现了其地理工作者和地图工作者相结合的愿望。先是参与编制地理挂图、册图和教学地图工作。50年代中期,曾负责地图出版社历史地图室的工作,转而从事编制历史地图。其间他主持和参与编制过一套中小学历史教学挂图和几本教学册图以及主持译制过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地图集。中小学历史教学挂图和几本教学图册的编制和出版,开创了解放后我国中小学普遍运用历史地图配合教学的新时期。这套地图内容紧密配合历史课本,用各种符号和色彩重点突出地表示了各种历史事件,形象生动直观,对于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深受中小学广大师生的欢迎。后来经过修订、重编,直到今天,这类历史教学挂图和册图,仍然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重要图种。
1962年秋,为完成《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制,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设立历史地图室。1963年初,刘宗弼同志从地图出版社调到测绘研究所担任历史地图室主任,首要的任务是负责主持和参与《中国历史地图集》专用地理基础底图的编制。此前这项工作已有三次变动,选用和制作的底图都不合用。他感到第四次底图的编制只能成功,不许再失败。于是他组织精兵良将根据当时最新的国家大比例尺基本地形图资料,编制总图和分图。经过3年多努力,完成了1:250万、1:40万和1:1000万三种比例尺的底图。使用这种新的底图出版《中国历史地图集》,底图也和历史内容一样,得到了专家的赞许和读者的好评,先后4次获奖。通过这部图集地理基础底图的编制和应用,刘宗弼同志深感:历史地图集的编制必需要有专用的地理基础底图,尤其是大型历史地图集。这种底图既要具备新的地理基础要素,又要具有分朝代的以疆域政区为主的历史内容,也就是古今对照的底图。
70年代中期,刘宗弼同志和社科院历史所陈可畏同志共同主持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上册)的编制工作。他到社科院历史所后,继续编制该图集(下册)。该图集以原始资料为依据,以今图作底图,古今对照,分色表示各种内容。图集原来是为配合阅读《中国史稿》用的,同时也填补解放后我国中型历史地图集的空白。出版后被有关方面规定为高等院校文科教材,并得到报刊和读者的好评,还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奖励。
90年代初,他和中科院地理研究所黄盛璋同志共同主编了《中国矿冶历史地图集》,这是一本专门表示矿冶分布为主的中型专题历史地图集,它的文字资料以《国家历史地图集》的矿冶资料为主,在项目表示上不是一朝一幅图,基本上是按一个朝代一个项目一幅图进行编制的,与矿冶无关的地点一律不放。采取古今地名对照,古今同点同名的不双重注记,而在古专名下加辅助符号,以减轻图面负载量,尤其在图面密集的地方,更有其效用。
1982年12月,社科院主办的《国家历史地图集》开编,谭其骧为总编辑,刘宗弼同志任该图编委、设计室主任,分管图集的设计、制图工作。这是一部大型的综合性的历史地图集。分20个图组,图幅总量大小达110多幅。图组类类型和图幅之多,内容之丰富,都是前所未有的。图集将分3册出版,第一册编审已完,并完成了设计项目。刘宗弼同志主持设计、并参与了图稿验收、校阅、样本编制等工作。
1990年赴美探亲时,应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邀约,讲演《中国政区和四邻》。
长期以来,刘宗弼同志为我国地理教学、地图编审与研究工作,忘我劳动、辛勤耕耘,工作中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他在地理教学中,要求学生重视作业、读图、填图、绘图,以巩固教学效果。在地图编审中,认真对照有关文字资料和地图,遇到间题,则追本求源,予以解决,消灭错误,保证质量。在历史疆域政区、今政区、历史地图编制、历史地图古今对照、地图评介、方志地图等方面,他写过不少论文。在几个单位从事地图工作时,对青年热心辅导。例如在测绘研究所时,室内同志在每项工作结束或告一段落时,他都安排小结时间,以资提高,并帮助他们制订业务方向与学习计划,要他们学习地理和历史基础知识、增强查阅资料能力,以达到一专多能。
1989年,他退休后,本可告老回家,颐养天年。但由于他对地图事业的热爱,仍以八旬高龄坚持工作至今。多年来为了工作,每周两次、有时三四次,路上往返3个多小时,挤换公共汽车和地铁到单位工作,无论褥署寒冬,极少间断。可以看出,刘宗弼同志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是一贯热爱的,对名利是淡泊的,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可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