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鏊(1913年11月~1993年7月)
1913年11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植物检疫专家。
1931年在杭州高中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化学系,后又投考浙江省治虫人员养成所,接受了有关植物保护的专业教育,接受了大学生物学有关课程。他掌握了昆虫分类、昆虫生态、真菌学、细菌学、蠕虫学等植物保护方面的系统专业知识。
为了防止植物病虫害传人我国,1934年12月,国民政府决定在上海商品检验局内组建植物病虫害检验处,并以此开展对进口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组建者之一,成为著名的植物保护专家张景欧的助手。翌年4月20日,筹建工作就绪,植物病虫害检验处下设有植物病理、积谷害虫、园艺害虫、熏蒸消毒4个实验室,并正式开始执行农产品病虫害检验任务,他主持园艺害虫实验室的工作。期间编写了《国外重要果虫》一书,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当时我国尚未发现或分布不甚广的90种重要果树害虫。该书成为当时果虫检验的一种主要参考材料。1并对刚起步的中国植物害虫检验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设计制定了适合于我国进口果虫检验的《介壳虫分类检索表》。
1953年负责起草了《输出入植物检疫暂行办法》和《输出入植物检疫应施检疫种类与检疫对象名单》。这两个具有法规性文件于1954年被颁布实施。
1951年4月开始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具有法规性植物检疫文件的起草。他夜以继日地翻译资料,查阅文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输出入植物检验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起草工作,经贸易部批准于同年8月下发各口岸执行。12月他又起草出《输出入植物病虫害检验暂行标准》,经贸易部批准也在各口岸执行。《暂行标准》是植物病虫害检验技术的依据,具体规定了检验范围、抽样和取样办法、检疫标准和检验方法,明确了具体做法和合格与否的界限。这就解决了当时植物检疫工作中许多难而滞阻的问题,使植物检疫工作向规范化迈进了一大步。《暂行办法》和《暂行标准》下达后,为使口岸执检人员便于理解和更好地执行这两个文件,他又编制了《各国禁止或限制中国植物输入种类表》,作为检验标准的附录,印发各口岸参考。《输出入植物检疫暂行办法》和《输出入植物检疫应施检疫种类与检疫对象名单》很快便经政务院批准在全国实施。从此,我国植物检疫工作步入法制轨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植物检疫工作有效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