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胡熙(1925-2013)
汪胡熙,1950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参加抗美援朝,朝鲜战争结束后,汪胡熙又随部队转战祖国各地及新疆等边远地区,参加国家的铁路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汪胡桢之子。
1950年8月,汪胡桢就把汪胡熙送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送上朝鲜战场,自己上了治淮战场。 汪胡熙入伍后在铁道兵团直属桥梁团一营任技术教员。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即赴朝鲜。直属桥梁团前身是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铁路直属桥梁团,是一支特别有战斗力的部队。一过鸭绿江,急行军8百余公里,直奔大同江顺川,抢修大同江顺川铁路大桥,江宽数百米。当时,顺川大桥被敌人炸得面目全非,他立即参与修复方案。冒着炮火到战地指挥抢修,忍受寒冷和饥饿,在抢修中又遭敌机轮番轰炸,不少战友牺牲。顺川大桥抢修,直属桥梁团屡创奇功,成了入朝战地抢修桥梁的典范,积累了经验。
1951年6月,铁道兵四师以直属桥梁团为基础成立,在朝鲜战场上,抢修铁路桥梁无数,成了一支打不烂炸不断的铁路运输线,有英雄铁四师称号。板门店停战谈判开始,铁四师奉命开到开城一带,抢修新木至开城100多公里铁路,这段铁路成了我方谈判的筹码。彭德怀曾这样说过:“朝鲜战场打胜仗,一半功劳归前方浴血奋战的同志,另一半功劳归负责维护交通、保证供给的同志,他们也是在冒着敌人的狂轰滥炸,天天在拼搏!”
1953年在铁道兵团四师桥梁十四团二营任技术教员。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功臣勋章一枚。
之后,长期在铁四师十九、二十兵团司令部任总工程师,转辗祖国大江南北,曾参加武汉长江大桥等一大批国防重点铁路工程。
1980年,任铁道兵科研所第六研究室主任,为国防建设积极奉献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