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20-1927)
简史
学校最初为浙江中等工业学堂,由浙江巡抚增韫奏准,于清宣统三年(1911)初创设于杭州蒲场巷报国寺已停办的铜元局旧址,由许炳堃任学堂监督。1911年3月27日,浙江中等工业学堂正式开学。设机械、染织2科,修业期限为3年。同时附设艺徒班,为初级职业教育程度,也要修业3年。另外,为了培养师资,设立了浙江省立中等工业教员养成所,分金工、木工、机织、染色4班,后改称为讲习班,合并为机械、染织2班,2年毕业,不再续办。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浙江受战事影响,学校经费断绝,暂时停办。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3月15日重新开校,改称浙江公立中等工业学校。1913年改称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修业期限4年。另设1年制预科,租马坡巷水香阁为分校。1914年7月“甲工”第一届学生毕业,计染织科15人,机械科9人。1915年7月,第二届学生修业期满,根据教育部的规定留校补习1年,于1916年8月与第三届学生同时毕业。1918年增设应用化学科。1919年又增设电机科。
20年代后期,浙江教育发达,每年中学毕业生很多,而浙江的高等学校只有法政、医药类的两所专门学校,故中学毕业生要进工科须到上海、南京乃至天津、北 京。浙江省议会部分议员认为甲种工业学校办得不错,遂提出将其改办为工业专门学校的建议。1920年秋,“甲工”升格为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专门部设电气机械科和应用化学科(后改称电机工程科和化学工程科); 学制定为4年,其中预科1年,本科3年;当 年招收新生100余人。原有甲种工业学校由工业专门学校附设,新招甲工学生改称甲种讲习班,艺徒改称乙种讲习生。第二年起,专门学校预科分为2种,以入学考试的数学分数为分组的标准:40分以上的入1年制的预科,不到40分的入2年制的预科。
1922年至1923年5月,许炳堃校长赴欧美考察教育与实业。返校后,更改学制,将专门部本科修业年限改为4年,预科1年,本科毕业优等的授予学士学位;对于前3届工专毕业生,凡各科成绩均在75分以上、总平均分数在90分以上的也授予学士学位。
1923年下半年,许炳堃患病颇重,终因健康关系辞去校长职务。继任校长经许推荐、省政当局批准,由徐守桢担任。
1927年初,国民革命军到达浙江后,徐校长辞职。同年4月,新任校长李熙谋到校,7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试行大学区制,8月改组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李任院长。
工专的课程设置,与国内其他高等工科学校相仿,主要仿照美国工科院校的制度,预科的主要课程有国文、英文、高等代数、解析 几何、微分、物理、化学、投影画等课。电机科本科主要课程有德文、积分、物理、制图、机械制造法、应用力学、材料力学、机构学、机械材 料、电磁学、热力学、锅炉和蒸汽机、蒸汽涡轮、内燃机、水力学及水力机、机械设计、交流理论、电力机械、电报、电话、无线电、电灯照明、电力输送、电气铁道、电机设计、发电厂设 计等课。应用化学科本科课程主要有德文、 积分、物理、制图、材料及力学、水力学、机构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矿物、化工原理、电工学、工业化学、电气化学、化工机械、发动机、冶金、应用化学、工艺设计、燃料及工业炉、分析等课。所用课本都是英文原本,使英文基础差的学生学习上感到困难。因历年功课繁重,故年级越高学生人数越少。 工专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较高,聘请来的教师既要学问好,又要教学法好。这个要求已成为传统。当时所聘请的专任教师和兼课 教师都有一定的声望。如陈建功、杨跃德、徐守桢、严观涛、吴钦烈、恽震、鲍国宝、钱昌祚、褚凤章等;兼课教师有杨杏佛、徐佩璜、徐名材等。当时全体教职员“均能视校事为已事,永濑久七先生等虽为日籍,亦能以身率教,造成风气。”
工业学堂不仅办在铜元局内,并经浙江巡抚韫增奏准,将铜元局库存铜元20余万元作为修缮、开办费及经常费。原报国寺铜元局三面环河,实际可用面积约100亩。学堂 开办时利用该局现成楼房为学生、教职员宿舍,利用原有动力、金工、木工、铸工、锻工等工场为学校工场,充作学生实习场所,并将物 料库等分别作为办事处、材料制品储藏室等。 升格为工专后,着手购置电磁测定仪器和电 力机械设备,把电机科的2个实验室装备起 来,开出实验课程;化工科则利用原有实验室 和肥皂、造纸、制革等雏形工厂。作为实验之用。师生们为充实图书,组织起图书募捐委 员会,向校内外募得一批图书.还组织购书委 第二编普通高等学校 员会,直接向国外购买书籍,得到优待折扣。工专学生除小部分是甲种工业学校毕业投考升学外,其余大部分来自各地中学,学生生活比较勤俭朴素。膳食由学生自办,组织膳食 委员会管理。学校学生自“五四”运动后,对于时事,特别是国家大事颇为重视。1925年5月发生了“五卅”惨案,当时已有中共、共青 团组织,工专组织了话剧团,出外宣传反对帝 国主义,抵制日货,募捐支援罢工工人。1926年10月,为迎接北伐军的到来,反对军阀孙 传芳,支持当时浙江省长夏超的起义独立,起 了一定作用。
浙江工专的创办,使浙江工业教育提高了一大步,该校的电机科在国内是较早设立的一个,化学工程科是国内最早的。同时它既是浙江高等工程教育的嚆矢,又为后来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提高创造了条件。在办学的七年中,举办了两次展览会,展出学校各工场的出品和学校有关系各厂家的出品,销售很广,使广大一般观众了解了工业教育的重 要性,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基于前述学生的 课业负担重、学习困难多,同届学生入学人数逐年减少的情况,在4届毕业生中,计有电机科60人,化工科24人,合计84人。由于工专是新办学校,与北洋、南洋(交通大学的前 身)等卓有声誉的老校相比,历史短、声誉低一些,毕业生全靠私人介绍,主要靠本校教师。而当时政府各部门和私人企业,门户之 见很深,有的单位只肯用某一校之毕业生;至于同一单位,对不同高校出来的毕业生待遇 不同更是常见的事。学生毕了业,一部分人的职业问题常迟迟不能解决,大有毕业即失业之感;而且就业后待遇往往很差。虽然环境如此,而工专毕业同学还能脚踏实地去做,取得人家的信任。不少人对发展浙江的工业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