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凤韶(1911-1990)
浙江长兴泗安人,1931年毕业于省立三中师训班,193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文理学院教育系。抗战初去天目山浙西临中任教师,未几任训导主任。1940年暑期回长兴县,筹办长兴县立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任校长。他择校址于煤山,借得并修复原煤矿矿警队营房作校舍,置办校具,跋山涉水登门聘请教师并步行去江苏宜兴张渚商购教材。任凭一腔办学热情,筹建工作如期就绪。当年9月初招收新生,这是长兴县第一所中学。
自1940年秋至1944年底的九个学期中,连年战火迫使学校四次迁移。每次迁徙,校长探路在前,驻宿殿后。1941年夏,日军流窜煤山,师生辗转抵达八都岕,借民房作教室,布置刚刚就绪,日军又向八都齐窜来,教室、课桌椅全遭焚毁,无奈再借民房,搭草棚开学。一年后又迁至泗安三天门。在三天门时,潘校长的办学精神已在社会传颂,一些著名教师先后应聘讲课,学生大增。1943年首届初中毕业生报考浙西二中,成绩优良。是年秋,日军进攻泗安,学校仓促疏散,在应变途中又遭日寇袭击,所带物资和师生行李损失殆尽。1944年春,潘凤韶奉命率师生长途南迁孝丰桐杭,借民宅作教室开学。1945年1月,潘凤韶辞去校长职务。
潘凤韶在战争环境中创建长兴中学,倡导“战时平时看,平时战时看’’的方针,对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授课时数,一概遵照部颁规定办理,学校的工作日程按既定的行事历执行,采用应急措施尽量减少战火的干扰影响。有时天空日机盘旋,而教师在树荫下挂黑板上课。学校虽名“补中”,实属正规初中。严教与勤学是当年的校风,这对后来的长兴中学产生很大影响。抗战胜利后,潘凤韶任长兴中学训育主任兼教员。解放后,赴杭州任教师。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8年改正并落实政策,退休后居杭州。1990年2月21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