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编辑摘要
(创建页面,内容为“丁庆棠,江苏省宜兴县人,1923年出生,194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1948年3月来到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工作。在工厂期...”) |
无编辑摘要 |
||
第7行: | 第7行: | ||
部代表团成员赴苏联参加铁路合作组织铁路电气 | 部代表团成员赴苏联参加铁路合作组织铁路电气 | ||
化专家会议,还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 化专家会议,还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 ||
<br> | <br> 1964年8月,铁道部将丁庆棠从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抽调到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接到的调令后,为了尽快熟悉新的工作,他立即离别家人,只身 | ||
一人来到株洲。到株洲所后,在蒋之骥副总工程师的安排下,他一心扑在6Y1型电力机车质量改进工作上。蒋总不在所里时,他就负责所里的技术工作。在研究所职工的眼中,这位新“老总”非常敬业,待人谦和,能和大家“打成一片”,和单身 | |||
职工一起天天吃食堂。丁庆棠的妻子小孩在原单位所在地——常州市,他常 | |||
<br> | 常是一年一度的探亲假期没结束就提前回所忙工作。 | ||
<br>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电力机车的引燃管整流器、牵引电机、调压开关“三 | |||
大件”故障问题,由蒋之骥领导的6Y1型电力机车质量改进联合工作组和技 | |||
术服务组开展了机车产品的技术改造、试运现场服务、攻克技术难点等重要 | |||
工作。在这些工作中,丁庆棠很快就成为蒋之骥的得力帮手。 | |||
<br> 为了使硅整流器技术运用于我国电力机车,株洲所决定在6Y1型4号机 | |||
车上进行取代引燃管的改造机车试验研究。1966年4月丁庆棠带领40余名 | |||
科技人员到宝成铁路的宝鸡电力机务段开展现场设计①。丁庆棠在宝鸡电力 | |||
机务段现场设计、行车试验过程中,满怀为国争光的热情,身先士卒,与工 | |||
程技术人员一道跟车服务,共同分析、解决试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获 | |||
得了采用硅整流器技术安全、行车的大量参数,为设计、研制提供了依据。 | |||
在工作和生活条件极差的现场,他与大家同甘共苦,为同事树立了榜样。 | |||
<br> 1965年1月,蒋之骥调离株洲所到铁道部工作后,丁庆棠就全面负责技 | |||
术工作。1966年他带领研究所科技人员,与株洲厂、北京变压器厂共同努 | |||
力,采用硅整流装置取代引燃管(汞弧整流器),攻克了消除引燃管逆弧、 | |||
调压开关烧损和牵引电机环火故障的关键问题,使改造6Y1型4号电力机车 | |||
取得成功,在6Y1型电力机车质量改进道路上开辟了一条“生路”,为国产 | |||
电力机车质量的提高立下了头功,也为我国电力机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极大地促进了株洲所半导体器件技术的发展。 | |||
<br> 这一年,株洲所和株洲厂共同成立6Y1型7号电力机车工作组,丁庆棠 | |||
又瞄准总体、车体、转向架、电阻制动、辅助电机5个方面的技术难题,带 | |||
领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攻关。与此同时,丁庆棠还部署了牵引电动机、司机控 | |||
制器、韶山1型8号机车和韶山2型客货两用机车改硅研究工作。 | |||
<br> “改硅”成功,是我国在电力机车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道路上迈出的一大 | |||
步。采用硅整流装置取代引燃管,连同新型牵引电动机、新型高压调压开关 | |||
的研制成功与应用,是株洲所在这一时期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同时也奠定了该所在我国电力机车领域科研与技术水平的领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