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高(1925-1970)
王厚高,江苏海安人,1925年生,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毕业时适值杭州解放,被吸收参加军管会做接收工作,分配到浙江省水利局军管小组。50年代父亲王元颐担任苏北导沂工程总工程师,经请示领导同意,将王厚高调来参加导沂工程。从此王厚高一直从事江苏省的水利工作,对江苏的水利建设上建树颇多,因而深得省内外水利界的好评。先后担任过省水利厅勘测设计处副处长,基建局副局长,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副院长、院长。1966年被任命为省水利厅副厅长。正当他年富力强、风华正茂,为我省水利事业大展宏图的时候,一场遍及全国的“文化大革命”政治灾难,使这位建国前夕的大学生惨遭迫害!终于在1970年11月过早的离开了人世。
王厚高为洪泽湖大堤加固工程方案的制订、工程立项和报批,曾三上北京,向水电部领导和专家汇报,得到了批准。
“文革”开始时,他作为水利厅副厅长,受命主持洪泽湖大堤加固工程;“造反、夺权”高潮时,在工地一边挨批,一边埋头工作,一丝不苟地指挥调度,直到工程基本完成,又被揪回水利厅批斗,并被送到“五七”干校劳动。刚被宣布“解放”,就罹患了重病,得不到很好的治疗,病逝在医院的走廊里,年仅45岁。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王厚高父亲王元颐,是治淮水利专家。1950年,王元颐首先提出兴建苏北灌溉总渠和开辟苏北导沂工程的雄伟设想,而后便亲自规划、设计并组织施工。1952年,治淮工程中最大最早的灌溉渠道、解放后全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建设工程——苏北灌溉总渠建成。此举不仅方便苏北地区的农田灌溉,而且可分泄部分淮水人海,减轻淮水流域水患。50年代中期,为使导沂入海工程得以尽早实施,王元颐将毕业于浙江大学的儿子王厚高从省级机关调到导沂工程第一线,参加水利建设。父子俩踏遍淮水平原,经历艰辛,制订出东堤漫滩排涝入海工程方案交付实施。其时元颐已身染重病,但仍坚持现场指挥。合拢时拢口六次受挫。元颐形容憔悴,嗓子沙哑,仍亲领数千民工合力奋战,圩堤终于筑成。沂、沭、泗洪水循槽畅流入海,淮北地区千万亩良田从此永别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