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基(1912—1996)
王宏基,发动机专家,航空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航空工程教育,在内燃机、航空叶轮机、航空发动机原理和燃烧学的教学和科研方面有突出的成就。培养了一大批航空发动机工程技术人才,著有《内燃机》、《航空叶轮机原理》等专著。在我国航空发动机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现代航空工程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宏基,1912年1月26日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今吴江市)。少年时就有工业救国的思想。1929年,他从上海私立民立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学院电力门学习。1933年毕业,获工学士学位及劳培德奖金。1934年他在上海亚光电器制造厂任工程师时,获悉中央教育部受航空委员会委托,公开招考留欧公费生赴意大利学习航空工程。为了实现他工业救国的愿望,积极报考以图继续深造,掌握更多的报效国家的本领。当时从二百余名报考考生中录取了25人,他是其中之一。1934年底在意大利那波里(Napoli)东方语言学院学习意大利语。1935年夏至1936年夏在意大利都灵皇家最高多科性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1936年毕业考试临近结束时,他突然咯血,不得不住院治疗、休养。1937年抗战开始不久,王宏基奉召回国。8月上旬途经香港时,得悉上海局势危急,他报国心切,于是就由香港经广州、汉口到南京航空委员会报到,并奉命到成都空军机械学校任教官。1940年后赴贵州遵义在国立浙江大学任教授。这期间,他同在浙江大学机械系任教的万一教授一起向竺可桢校长建议在浙江大学工学院设立航空工程系。由于当时条件不够成熟,此项建议未被采纳。
1944年,王宏基又应聘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任教授,为高年级学生讲授空气动力学和实用空气动力学,并指导空气动力学实验。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南联合大学于1946年复原。王宏基应随本属于清华大学的航空工程系赴北平(今北京市)任教,但当他由昆明取道越南海防乘轮船经香港抵达上海时,上海交通大学已在复原归来的重庆交通大学原有基础上建立了航空工程系。他又被上海交通大学聘为航空工程系教授。同年暑期就为航空系与电机系讲授材料力学,后为航空系讲授工程热力学、内燃机、流体力学和航空发动机原理等课程,并为造船系讲授工程热力学。1947年起,王宏基教授兼任航空工程系主任。这期间,他筹建了反作用式活塞式航空发动机试车台,以Kinner五缸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为试验对象。该设备在以后的华东航空学院、西安航空学院和西北工业大学成立初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进驻上海交通大学,在兵荒马乱之际,校领导动员教职员工疏散。但王宏基首先想到的是航空系较为贵重的教学设备和器材的安全。他想方设法把这批设备与器材转移寄存在新中柴油机厂内,才使之免遭劫难。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华东高教局任命王宏基继续担任上海交通大学航空系教授兼主任。他专注于航空工程系的教学与管理,并着手新教材的编著工作。
1952年初夏,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高等教育部决定上海交通大学航空系迁往南京,与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浙江大学的航空系合并成立华东航空学院。当年10月2日,王宏基率上海交通大学航空系全体师生员工离沪赴宁。
是年冬,华东高教局任命王宏基为华东航空学院航空发动机系主任。他一边从事活塞式航空发动机设计、涡轮喷气发动机原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一边积极参与学院的筹建工作,为学院的筹建和搬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55年秋,华东航空学院奉命由南京迁往西安,改称西安航空学院。对这一决定,王宏基积极响应,并亲自对航空发动机系的师生员工作动员。1956年夏,迁校任务胜利完成。
1957年夏,第二机械工业部(当时西安航空学院的上级领导部门)和高等教育部联合决定西安航空学院和咸阳西北工学院合并,在西安航空学院校址筹建成立西北工业大学。王宏基是筹建委员会成员之一。从西安航空学院到西北工业大学,王宏基一直担任航空发动机系教授兼系主任,1980年起任名誉系主任,直至1989年退休。1990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6年12月在上海病逝,享年85岁。
为高等院校教材建设呕心沥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的高等学校,特别是理工类院校,一般都选用国外现成的教课书作为教材。王宏基认为,借用外来教材只能是暂时的、短期的,从长远考虑,要发展我国自己的高等教育,必须有适合自己国情的、高水平的教材。他首先花费了很大精力,编著了《内燃机》一书。该书1951年由上海龙门联合书局出版发行,颇受内燃机专业界的欢迎。当时被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江南大学等一批院校的有关专业选用,一些内燃机制造厂也把该书作为设计参考资料。
1952—1953年,为着手我国高等院校的教材建设,高等教育部选择了一批苏联教材分给各院校组织翻译,并将译本择优推荐为高等学校教材试用本。其中A.C.Opлин等著《内燃机》一书,高教部指定要王宏基翻译,天津大学内燃机教研室审校。王宏基依他在内燃机专业方面深厚的造诣,顺利译完了这部专著并于1953年由上海龙门联合书局出版。王宏基的译本被高教部推荐为高等学校教材试用本。
1959年冬,西北工业大学等几所国防高等工业院校被划归国防科委领导。国防科委在航空工程类院校选聘部分专家学者组成航空技术委员会,王宏基被聘为该委员会成员。翌年,国防科委组织选编各专业教材。王宏基受命主持了航空发动机专业教材选编会议。会后,王宏基又负责编写了《航空叶轮机原理》一书并于1961年由北京科教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各航空院校的主要教材,后来也成为各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和设计部门的主要参考资料。
“文化大革命”中,王宏基虽然受到严重冲击,但他不计个人恩怨,仍于70年代初欣然参加了对美国NASASP—36修订版《轴流压气机的气动设计》的翻译工作。他翻译了该书的大部分,审校并修改了全部译稿,并认真地参与了该书的定稿工作。该书于1975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以“秦鹏”的笔名出版发行,并受到航空科技界的好评,被认为是一部高质量的好译本,也是一部较有价值的教学和设计参考资料。
王宏基一贯重视高等学校的教材建设工作,他曾任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为航空高校教材建设作出了贡献。
对实验室建设不遗余力
西北工业大学在西安建校不久,王宏基就感到没有完整配套的实验室,将会严重影响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开展。于是,他不失时机地在航空发动机系筹建实验室。
1957年,他着手筹建喷气发动机试车台。为保证试车台顺利建成,从联系设计单位,到订制消音砖等事宜,他都亲自负责。试车台架建成后,又亲自组织人员进行技术验收。喷气发动机试车台为进行教学实验、喷气发动机喘振试验和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在他的亲自组织和关心下,航空发动机系先后建成或购置了单、双级轴流压气机试验器、扭力测功仪、激光测速、激光全息测试等实验设备。
为了开展对燃烧理论的试验和研究,王宏基亲自参与了专门用于研究发动机燃烧情况和燃烧学实验的D—72燃烧试验器的设计、建造和调试工作。
航空发动机系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王宏基的心血。这批实验室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本科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以及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扶掖后辈,关心青年教师成长
1958年秋,应沈阳黎明机械厂设计所的邀请,王宏基带领一批专业教师和毕业班学生赴该所参加红旗二号涡轮喷气发动机的设计工作。王宏基认为,这是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和毕业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真刀真枪练习的极好机会。他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珍惜这次机会,认真对待设计。王宏基言传身教,使大家都得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
王宏基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年轻一代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了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王宏基组织他所在的航空发动机研究室的教师翻译《燃烧空气动力学》和《燃气轮机燃烧室设计和性能分析(设计方法和研制技术)》两本书。王宏基对译稿作了耐心细致的修改。后一本书于1982年由航空工业部承印内部发行。该书对燃烧室的设计和研制具有实用价值。
在他的倡议下,航空发动机研究室的教师集体学习计算机语言,为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打下了基础。他还组织航空发动机研究室的教师轮流讲授环形燃烧室的计算机程序设计,使大家更好地熟悉了这门业务。
王宏基是被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第一批批准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了扶掖后辈,他聘用学术造诣较深的中青年教师为博士研究生副导师,这些副导师中有好几位已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在燃烧学、发动机原理和航空叶轮机原理等方面,他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合格的博士。
为了让出类拔萃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了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动态,他总是尽力推荐,并多方为他们联系和落实接收单位与指导教师。凡在他名下录取的直接派赴国外攻读学位的硕士研究生,他也总是热情地为他们联系并落实导师。
学术上的带头人
1961年,王宏基就开始从事燃烧学的科学研究工作,撰写了《空气喷气发动机中燃烧室的模化问题》的论文,从而在国内航空界率先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王宏基教授乘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综合了国外大量的科技信息和资料,预见到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在航天飞机上应用的可能性和有利因素,于1979年提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开展超音速燃烧研究”这一有远见卓识的建议,并带头撰写了《超音速冲压喷气发动机和超音速燃烧》的论文。当时美国和苏联对超音速燃烧的研究非常重视,他就支持并组织航空发动机研究室的教师、研究生赴国外研究超音速燃烧问题。在王宏基教授的倡导下,西北工业大学从1984年在国内率先开始招收超音速燃烧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87年在航空发动机博士点内设立超音速燃烧研究方向并招收博士研究生。在经费少、各方面都很困难的条件下,王宏基教授亲自关心并创建了国内第一个“超音速燃烧”课题组,更深入地开展有关超音速燃烧的研究。他与航天工业部第31所协作,在国内率先完成了超音速气流中氢气自动着火与燃烧的实验研究。在王宏基教授的组织与带领下,超音速燃烧课题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993年1月出版了专著《超音速燃烧与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该书获1994年度中国图书奖,并被提名参评中国国家图书奖。课题组的“超音速燃烧技术”和“超音速燃烧机理研究”分别获1995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和1995年度航空科学基金二等奖。
王宏基坚持不懈地宣传新学科计算燃烧学的发展和应用的前景。1984年他在中国航空学会第四届燃烧学术交流会上,应邀作了“当前航空发动机中燃烧科研的发展趋势”的报告,着重阐述了计算燃烧学的问题。
武器发射对喷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一直是空军关注的问题。王宏基把此作为博士生的研究课题。在他的精心指导下,这一课题的研究进行得非常出色,完成的博士论文受到答辩委员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从有神论者到共产主义战士
历次政治运动,王宏基总是积极投入。
“文化大革命”初期,由于极左路线的影响,他主动交出了所有的金银首饰等财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组织多次要他呈报上交的财物数量,以便退赔。王宏基认为国家尚不富裕,自己的生活已有保障,坚持不要政府退赔。为此,学校在《西北工大》报上专文表扬了他。
王宏基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他通过人大、政协的合法渠道,曾向西安市政府提出过关于改善公共交通、重视教育、提高产品质量、加紧市政建设等多方面的建议。
王宏基重视世界观的改造。他曾在基督教会学校受初中教育,原配夫人(1975年病故)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也曾是位基督教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看到祖国繁荣昌盛,蒸蒸日上。他亲身体验了截然不同的新旧社会。1989年在他77岁高龄时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90年1月经西北工业大学党委批准,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过八旬的王宏基教授仍关心着航空科教事业的发展,愿为祖国腾飞奉献余生。
作者:张庆恩
简历
1912年1月26日 生于江苏省吴江县(今吴江市)。
1929—1933年 在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学习,获工学士学位。
1934—1935年 在上海亚光电器制造厂,任工程师。
1935—1937年 在意大利都灵皇家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
1938—1940年 任成都空军机械学校教官。
1940—1944年 任贵州遵义国立浙江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
1944—1946年 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教授。
1946—1952年 任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教授、系主任。
1952—1956年 任南京华东航空学院航空发动机系教授、系主任。
1956—1957年 任西安航空学院航空发动机系教授、系主任。
1957—1989年 任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系教授、系主任、博士导师、名誉系主任。
1989年8月 由西北工业大学批准退休。
1996年12月10日 逝世于西安。
主 要 论 著
1 王宏基.内燃机.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1
2 王宏基(译).内燃机.上海:龙门书局,1953
3 王宏基.航空叶轮机原理.北京:科教出版社,1961
4 王宏基.空气喷气发动机中燃烧室的模化问题.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64
5 秦鹏(王宏基笔名)等(译).轴流压气机的气动设计.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75
6 王宏基等(译).燃气轮机燃烧室设计和性能分析.北京:航空工业部科技资料,1982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编;季文美 主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 航空航天卷 一.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第70-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