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幼于(1914-2010)
王幼于,原名王勤增,字幼于,以字代名。曾用笔名华涵、秦曾、王攸。1914年8月17日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慈城镇黄山村,1926年由家乡崇本小学作为首届毕业生考入宁波效实中学。1932年考入国立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1937年大学毕业,应南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之聘任助理研究员,后因“七七事变”未能到职,回家乡崇本小学义务任教。1938年夏在浙江余姚实获中学任教。1939年春至1940年秋在宁波效实中学任教。1940年秋至1941年秋任福建南平皮革厂技师。1941年秋至1943年秋任暨南大学、东南联合大学讲师。1943年秋至1944年夏任浙江温州东南化工厂工程师。1 944年夏至1946年2月在浙江宁海县立中学任教。1946年2月至1947年1月在浙江慈溪锦堂师范学校任教。1947年在上海安心中学任教半年。1947年9月至1951年3月任浙江慈溪县立中学(现慈湖中学)教务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1951年3月至8月任开明书店编辑。1951年8月至1952年2月在上海澄衷中学任教。1952年2月至同年冬任开明书店编辑。1952年冬至1989年冬,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自然科学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编审委员会成员。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9月25日9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六岁。
王幼于同志是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84年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与华罗庚、茅以升、高士其、钱学森等一起受表彰,是十七位荣誉会员之一。
王幼于同志早期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满天下,深受学生爱戴,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王幼于同志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一直与母校保持联系,多次向崇本小学和慈湖中学赠书,向慈湖中学、浙江大学捐赠珍藏史料,2005年他还向北京务工子弟学校赠送计算机和干余册图书。王幼于同志团结校友,他是慈湖中学北京校友会和效实中学北京校友会的创始人之一。
王幼于同志是资深的科普编辑家、科普作家,他献身科普编辑事业,工作耐心细致,严肃认真,精益求精。他为坚持正确的出版方针,为出版科普读物精品,为发现新人新作,为培养科普编辑,殚精竭虑,倾注了毕生心血。
他编辑整理书稿近二百部,并发现和支持了许多科普创作新人,为他们出版了处女作。他能读、译英、俄、德文书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有科普译作《星空的巡礼》问世(解放初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推荐为中学生课外读物),在《新少年》、《图书展望》、《学生杂志》等刊物上发表科普文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有科普译著多种出版,在《进步青年》、《中学生》、《世界知识》和《语文学习》、《出版工作》、《科普创作》等刊物上发表科普及有关科普编辑的文章,并参加中国科普作协、中国科普研究所主编的《科普编辑概论》撰写工作。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版《伊林选集》的基础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重新对照原文校订编辑《伊林著作选》十册,增加大量译注,还发现一处原译本所根据的原文版本的脱漏。他是获奖书籍《天体是怎样演化的》(1979年出版)、《地球是怎样演变的》(1983年出版)的责任编辑。王幼于同志担任责任编辑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修订版)1995年被中宣部、国家教委、文化部、新闻出版署、共青团中央联合推荐为“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1991年出版)获1996年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并与该书作者同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王幼于同志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仍然十分关心出版事业的发展,关心国内国外大事。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后,他分别派家属到单位捐款1000元,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王幼于同志以“得失塞翁马 襟怀孺子牛”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谦逊豁达,淡泊名利。他的志向品德,他的正直无私,他的忠厚谦和,他的诲人不倦,他的勤奋执著,他的严谨治学,集中体现了一位优秀知识分子所具备的美德。王幼于同志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

王幼于父亲王义观,号宾于,是宁波市江北区崇本学校创办人。
王幼于胞兄王勤堉,曾在浙江大学龙泉分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