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蔚(1900-?)
范文蔚,浙江奉化西圃人,民国10年(1921)毕业于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药科。毕业后任鄞南方桥公益医院调剂员,任期半年。1922年任浙江医药专门学校助教两年,后在该校附设诊所做了三年调剂员。1927年3月起,在南京陆军病院任药局主任。1928年3月,任徐州野战卫生处材料仓库分库主任。三个月后,改任杭州传染病院药主任,任期半年。1929年3月起,任宁波市卫生实验所技师;6月,接办四明药房;同年10月,辞去宁波市卫生实验所技师一职。
四明药局创始人孙义端为范文蔚医专校友,规模较小,销售药品不多。孙去世后,范文蔚于民国18年(1929)6月集资1万元,合伙组织受盘四明药局,改称四明大药房,自任四明大药房经理,刘祥隆为副经理。范系专业药师出身,接受过良好教育,既懂医药业务,又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由他出任经理实乃不二人。他主动出击,将欧亚、华明等经营不善的药房盘进,并改名“四明药房”。还将药房改革为股份制公司,利用自己广泛的社会交往网络,多方筹集资金,争取到孙赛甫、周师洛(杭州民生药厂创始人)、张银棠(上海西药巨商)、史致富以及同乡、同学、同行张辅坛(奉化人,奉化公立医院药局主任)、孙章庆(奉化人)、任守余(奉化人)、周静康(镇海人)、周用康、胡堃祥(柴桥芦江医院院长)等人出资入股四明,将公司日益发展壮大。此外,他还聘请拥有权势的王文翰(恕房)兼任四明董事长一职,由王开设的诊所自然来四明处配药。后来抗战爆发后,第三战区司令部的医药生意也由他介绍给四明。王后来任浙江省公路局局长,凡四明运输的药品都可方便通行。范文蔚的大批同学开设有诊所,或在医院谋职,经他们介绍过来的生意也较多。范文蔚依靠自己过硬的专业学识和人际关系亦获人赏识,时任宁波市市长的罗惠侨邀请他兼任卫生试验所所长,王文翰也请他兼仁济医院药局主任一职。
范文蔚将四明店址迁至行人川流不息的东门口,成为奠定日后成功的重要举措。原来的崔衙街虽然距离三江口不太远,但毕竟稍显冷僻,人流量远不及东门口等繁华地段。而当时的东门口西药铺开设极少,留下的市场空间很大,至1932年时西药房也只不过两家(东大路则有七家),而其中一家还是四明。所以说,范文蔚具有强烈的市场开拓意识和长远的战略发展眼光,既抢占了西药市场份额,同时又避开了同行竞争激烈的地段,可谓令人佩服。
在范文蔚的筹划下,四明生意发展快速,击败中日、华英、华通、五洲等西药房,营业额长期位居全市西药业之首。1941年6月,四明资本额10万元,职工数14人。当时全市西药业公会会员共有25户,总资金31.62万元,店员139人,四明的资本额占了全市将近三分之一。四明的资本和营业额遥遥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四明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因此它的发展步履格外沉重。1937年抗战爆发,宁波市区受到日本敌机威胁。为了安全起见,范文蔚将店内大部分物资移藏至南门外及方桥两处。1939年春,将药房大部分资金转移至金华四牌楼,筹集资本六万元开设分号。1941年宁波沦陷前夕,将四明贵重物资转运至奉化某山中,店内剩余物品则惨遭抢劫一空。同年夏天,时局稍见好转后,再将物资经宁海转移至金华,并改名“浙东药房”。通过宁波中转站,将药品源源不断输往金华,使金华店获利丰厚。是年冬,将宁波四明药房的房屋买下,以保存实力,作今后恢复打算。1942年春,金华亦遭沦陷,遂辗转福建,在浦城设临时营业处,在南平设立分店名“浙闽药房”。1943年冬,南平分店关闭,改设江山分店。1944年冬,宁波四明总店召开董、监事临时会议,宣告暂时结束四明,仅在东边一小间设一小药房,名四明文记药房,大部分房子则租与丹凤银楼。抗战胜利后,先后将浦城、江山两店关停,重心转至宁波总店。1946年6月10日正式复业。
1951年,四明大药房完成私营企业改造。当时四明药房共有股份4800股,资本金6亿元,其中范文蔚有215股,出资额2687.5万元,王文翰的股数为387股。1956年,转为公私合营。1976年,位于中山东路上的宁波市医药公司大厦落成,一楼12开间作为四明的门市部对外营业。1987年,四明资本额为11.65万元,营业额195.26万元,职工数32人。
解放以后,范文蔚以宁波之著名人士当选为市政协和市工商联委员,兼新药业公会主任委员。公私合营后,范从事编写药物教材,对培训新中国的医药人员起了作用。而原在四明的职工,由于经过范的培养,有的成为宁波药业骨干。
20世纪30年代,曾任鄞奉公益医院董事,并在家乡创办龙溪小学,供族内子弟入读。
生有三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