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耀宗(1922-2000)
乐清市乐成镇人。1943年温州中学高中部毕业。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历任乐清中学教员、校长、温州工业学校、杭州化工工业学校副校长、化工部教育司副处长、北京化工学院(现为北京化工大学)教务长、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是筹建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工业大学前身)、北京化工学院主要组织者,对制定学校办学方向,建设规划,规章制度,以及教学管理都做出贡献。
生平
蔡耀宗是北京化工学院(现北京化工大学)主要创建者之一,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
一九五八年党中央主管文教工作的陆定一同志与化工部彭涛部长说:“现在国务院有两个部没有自己的大学,一个是化工部,一个是轻工部,你们化工部应尽快办起来”。彭部长的作风历来是雷厉风行,现在中央要求是尽快办自己的大学,所以他接到这个指示在部党组会上决定让部长助理李苏同志立即筹办。
当时正是整风反右运动整改时期,部机关进行精简改革。蔡耀宗同志被分配去黑龙江工作团,正整装即将出发,突然被李苏同志叫去,命令他不去黑龙江,马上参加筹建北京化工学院。还决定先从原教育司抽调赵君陶副司长、蔡耀宗、林树森和于芹搭起筹备班子。然后再从速增调人员。部党组决定建立筹委会,李苏同志任主任,赵君陶和蔡耀宗是委员,要求三个月即当年九月就正式开学。
蔡耀宗和林树森等同志受命之时甚为惊喜,三个月办起一所大学,虽然是在大跃进年代,可又谈何容易,但他们以总路线的鼓足干动,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精神开展起一场筹办的搏击战。
建设一所什么样的化工大学,是第一位要确立的。当时世界已进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电子时代,我国的化学工业方兴未艾,赶超世界潮流是化学工业的历史使命。据此,部党组决定创办北京化工学院的宗旨是力主在高层次、高水平、全新、具有特色上展示。
这个宗旨的确立,需急速报请党中央批准后,才能铺开各项筹备工作。报请的拟文的任务就交给蔡耀宗同志在一两天写出。他根据部党组的指示精神与有关同志研究按时写出以化工部党组的名义《关于筹建北京化工学院的报告》,六月九日经彭部长签发上报毛主席、党中央。报告就建校方针、专业、学制、规模、校址、师资、经费和本年招生计划等,明确提出:“成立该校的目的是: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同时还根据北京市化学工业发展需要培养一部分高级化工人才”。同年七月十四日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签发以中央(58)574号复文:“中央同意化工部筹建北京化工学院及报告中所列各项”。这个报告确立了办学方向和目标,奠定了学校创建与发展的根基与指针,所以一九六0年十月二十二日党中央把我院列入全国重点大学。五十年后的今天深感它的极端重要。这是蔡耀宗同志为筹建学校具体做的第一件头等大事。
在筹备的日子里,蔡耀宗同志是最忙乎、担子最重的一员。他在李苏和赵君陶同志领导下,负责抓全面工作。他看到抓筹备的当务之急,是抓招生,因这时全国招生计划已下达各省市,这时不全力抓生源,九月开学一定落空,形势严峻。迫得李苏、赵君陶和他跑教育部和化工部,有党中央批示的上方宝剑,得到追加计划,招生落实了。
师资是为学之本。要在三个月组建一支胜任的师资队伍又是难上加难。筹备处全员出动,多方求援。首先取得部党组的批准,从部截留回国留学生和拟分配的研究生、本科生和中专生。关于骨干力量,李苏同志带着蔡耀宗同志去清华大学得到蒋南翔校长的大力支持,借聘到数学、物理和力学课的主讲教师,为我院代培18名青年教师。赵君陶同志与蔡耀宗同志去北京农机学院借聘余介石教授。在全处的努力下,似神速般的,到八月底组建了120人的师资队伍。
校舍在何方,筹备处的全员两眼望空。新建根本不可能,外找吧,蔡耀宗等几乎跑遍北京城,但处处碰钉子,一无所获,焦急的心情,令大家难以言喻。难题之下,彭部长召开党组扩大会,听取李苏、赵君陶和蔡耀宗同志汇报,提出解决校舍唯一办法是暂借即将交付使用的新建部机关大楼。这个动议起到化解难题的良策,彭部长立即拍板定下。这下子蔡耀宗等同志动情地说“太好了,是一块大石头落地了”。后来,都把这个校舍叫南大楼,它是北京化工学院的摇篮,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地方。
办学少不了家具设备。经请示部党组批准从北京化工学校、化工设计院调拨多余的桌椅、绘图板和双层床等。部属天津干校下马,有一大批好家具,但国务院规定不准调出省外。蔡耀宗同志带着部介绍信和部长的亲笔信去天津求拜主管文教的市委书记,经过好话说尽,软磨生泡,终于取得同情,全部调给我校。此外,从旧货店买供桌,供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用。后来,我们以“供桌精神”大讲学校艰苦创业之举。
参加筹备工作的全体同志三个月的日以继夜,废寝忘食,破解了道道难题,终于迎来了北京化工学院于一九五八年九月十五日正式诞生。在建校三十周年时,蔡耀宗同志撰文“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在筹备的日子里”,写到:“每当我想起当时的情景,心情仍然不能平静”。
(二)
自打北京化工学院建立直到蔡耀宗离开我们,他在校工作所担任的职务,所起的作用,在某种意义去看他是一位十分称职的大秘书长,好管家。
他担任过筹备处的领导,教务处长,副教务长,院长办公室主任,两次任系主任,三度任基础部主任,副院长,常务副院长,校党委常委。在这些任职中,协助领导组织、调研、草拟、制订关于学校办学方向办学道路和办学措施等大政方针的战略性的近远期的规划、计划、总结和报告以及这些诸项的实施。从我们的角度观察,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建设规划和重要报告。学校开学,各项工作走上正轨,他就投入拟制学校发展规划,由赵院长任编制组长,经蔡耀宗同志编写出:《1958/59学年~1962/63学年大纲》,于一九五九年三月定下。一九六一年写出贯彻高教六十条的《规划要点》。 “文革”后进入恢复整顿,蔡耀宗同志刚从外地调回北京,时任党政一把手的周静同志交给他第一项任务是研究制订《1978~1985年学校发展规划中几个问题》。到改革发展时期,校党委正式通过的《1983~1990年工作规划》是他升任常务副院长所主办的。具有历史性的学校一九六二年第一届党代大会的报告,是老蔡等同志花费很大精力,通过调查总结,反复讨论写出来的。
二是教育改革。一九五八年的教育改革,一九六0年的技术革命和教学改革,一九六二年贯彻高教六十条和科技四十条,一九六四年贯彻毛主席春节指示,蔡耀宗同志是主要组织者之一,虽然那时爱到“左”的思想影响,但还是做了不少有益的探讨,在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教学计划中贯彻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以及“少而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都大大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三是学科建设。蔡耀宗同志在这方面的重点是抓基础课。他三度领导基础课的工作,抓的最多、最全面、最有成效,保证了教学质量,与专业课环环紧连,学生普遍反映学好基础课使学业根基扎的深。他还参与研究确定专业设置和重点学科的建设。经过全院上下齐心协办,用不到五年的时间过了教学关,是创建新北化的第一个里程碑。随着形势的发展,他积极支持设置理科和管理专业向综合性发展。
四是师资队伍建设。筹备阶段,他直接抓师资。后来他负责教学工作,主动配合人事部门提出师资需要和培训提高计划。“文革”后,为了让教师休养生息,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会同教务处举办教师外语进修班,留校工农兵学员补习班,补发本科毕业证书。一九九七年任副院长果断地的抓恢复教师职称评定,解决“文革”以来遗留问题,涌现一批学校自己培养的教授副教授,进一步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五是综合管理。在管理上他重视以制度促管理。一九六一年任院办主任制定领导、学籍、教学、行政工作制度,经院务委员会通过,颁布《北京化工学院规章制度汇编》,分三大部二十种。一九八二年又一次在拨乱反正、恢复整顿基础上,抓了推进管理改革、进行规章制度的修订,促进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好的学风是治学之本,经过多年的摸索和酝酿,全院取得一致的认识。一九八三年,他起草八年工作规划时概括“团结、勤奋、严谨、活泼”八字校风正式公布。一九八七年还写了《关于学风建设的探讨》论文,在《高教研究》发表。蔡耀宗同志在人事工作、理财方面都开创了新局面。
六是社会工作。在他尚未任校级职务的时候,但需要校级干部出任领队,外出带领师生走向社会,大多选派蔡耀宗同志去。如一九六四年九月至一九六五年八月,由他带队参加北京朝阳区双桥公社“四清”、一九六五年九月至一九六六年四月,率领无机系六一级学生去河北平泉县大吉口公社“四清”、五月被派去宁夏银川市筹建北京化工学院银川分院(后因“文革”停建)、一九八七年带教师去延庆县帮助建小化肥厂。他还多次带学生下厂实习,带队参加农村劳动。
(三)
蔡耀宗同志在一九九三年回顾从事教育工作四十年,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协助领导配合同志做了一些实际工作;二是参与几所学校的建设。前一方面,在我校期间的工作本文中前两部分已写,是我们直接了解的;而后一方面,下面所要写的不全都是直接了解的,加上篇幅所限,不可能表述深透,但仅仅如此也足以深悟蔡耀宗同志从教生涯转战南北的历程令人敬佩。
老蔡同志是浙江大学土木专业毕业,可他从教生涯几乎都是化工类,奉命调转几所学校做的又多是开创性工作。这是他听从党的选择和安排。
他一九五零年调任浙江乐清县中学校长。他排除压力,完成迁校并校任务。刚全面开展工作,一九五三年三月派任筹建杭州化校,面临将温州工业学校、杭州工业学校的化工科和苏州高工的化工科调整到原纺织学校的旧校舍,成立一所新的杭州化工学校。经过五个月的努力,完成了迁校并校。改建新建校舍、组建队伍、招收新生的繁重任务,按计划与当年九月开学。学校成立后,他主管教学,除了继续参与学校建设,全力抓教学。当他离开这所学校时,由于教育质量较高,学校声誉好,很快由中专升格为大专,现在是培养本科和研究生的大学。
一九五八年参与筹建北京化工学院,奇迹般的三个月告捷,成了大跃进的产物,是全国重点大学。当他健在时,看到正在列入“211”工程,由衷地欣慰。
还有一九七二年,在“文革”动乱时,调他去淮南化校任总支书记和革委会主任。这个学校“文革”中破坏严重,派性大作,工作停顿。他到任后深入做思想政治工作,消除派性,增强团结,广泛动员,重整旗鼓,较快扭转混乱局面,当年恢复招生,各项工作步入正轨。
一九七八年下半年,北京市委决定办走读大学,为北京市培养急需人才,指定北京化工学院帮助。北京化工局办化工分院,对外称北京化工学院第二分院,后来改为北京联合大学化工学院。当时蔡耀宗同志任基础课部主任,院党委指派他监管此事,兼任分院领导小组成员,主管分院的教学工作,负责制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配备任课教师,选定教材,提供学生实验实习场所,并检查日常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一九七九年二月首届三百名新生如期开学上课。他兼该分院工作三年多,也参与了一系列建设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受到了高度赞扬。
蔡耀宗同志早在中学时期就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与进步同学一起组织假期工作队。在浙江大学学习期间,参加进步组织“求是社”。一九四七年参加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社”,担任过浙江大学学生反饥饿、反内战罢课请愿委员会设计股副股长,学生自治会代表会秘书和于子三烈士治丧委员会秘书,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学生运动。一九四八年七月在浙大土木工程学系毕业,之后,在浙江省公路局泽清温段工程处当了半年公务员,因不满工程处的腐败现象,辞职回乡教书,就此走上终生从教之路,中间任过三年中学教师。一九四九年十一月至一九五零年四月,兼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乐清县城区工委副书记,参加土建工作队及“三反”、 “五反”。一九五二年九月起,舍弃所学土木专业,奔向化工类院校的组建和管理而献终身。
终观蔡耀宗同志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终身从教的理念与轨迹,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充分展现。首先是他的党性强,一切听从党的安排。他参加革命工作以来,工作调动达八次之多(不计单位内部变动),且都是新摊子,乱摊子,任务艰巨,困难重重,他愉快服从,保证完成任务,是一位优秀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其次是他的勤奋耕耘,孜孜不息,严谨务实,勇于开拓,用他自己的话:“协助领导配合同志做一些实际工作”,多么自谦又多么求实,历史证明蔡耀宗同志是做了许多平凡而繁重的实在富有成效的开拓性工作;第三是他的严于律己,廉洁清政,为人正派,情操高尚。他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总是普通一兵,不摆架子,无有傲气,不显赫,不自居,群众关系好,人们总是称呼“老蔡”。他率领的无机六一级学生参加“四清”的徐德钰曾撰文“我和老蔡同志在一起的日子”,曾写到“不论在什么时候,我都是称为‘老蔡’,他总是笑咪咪的地答应着,我感到这称呼是多么亲密,其中包含着多深的师生情谊”。很长一段时间,全家住在右安门筒子楼,与教工同挤上下班车,离休后仍时时关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学校党委聘请他任校志编委会顾问,他十分热心与关注,不仅反复审改一百多万字的稿件,还主动承担大事记、教育和管理等部分编章的撰写,为重书北京化工学院(现北京化工大学)的光辉历程付出了他最后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