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海,男,汉族,1936年1月生于浙江省临海市。1959年在浙江农学院本科毕业,分配到浙江省农科所(1960年后为浙江省农科院),从事稻田耕作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1983年转到中国水稻研究所,在助研、副研到研究员任职期间,参加和主持省、部和国家级15项水稻重点(或攻关)课题试验研究工作。1985~1986年由农业部派到El本东北大学农学部开展高产水稻形态和生理指标协作研究。1989~1992年任全国耕作学会理事,1992~1995年为本所农艺系副主任.1 993至2000年任浙江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理事和本所学术委员等职。1990年被评为本所先进工作者,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1993~1995年分别被评为本所、浙江省省直机关和中国农科院优秀共产党员。现任浙江省“8812”、“9410”计划栽培试验示范组组长,并参加主持浙江省攻关项目“水稻双优双抛双千斤技术研究”课题。
1983年以来曾获省、部级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8次.省农业丰收计划一、四等奖各一次。主要成果有:1 987~1 988年,通过气候箱处理.发现协优46带粳稻血统的恢复系密阳46具有耐低温结实率较高的优良性状,同时探明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该组合在加速示范推广中实现稳产、高产,并取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实用技术;1987~1 989年参加主持浙江省百万亩农田模式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取得大面积高产高效,获省农业丰收一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 987~1990年,主持“浙西南双季杂交稻亩产超吨稂的机理及配套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 991~1 999年.参加主持属国家攻关专题的红黄壤不同类型区作物周年高产、稳产、高效调控技术研究和江南丘陵高产高教种植制度与冬季农业开发关键技术研究,探明了江南丘陵稻田全年多元高产高效益种植模式,对于优化该类型区种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被农业部和教育部分别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
先后在省级以上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译文jo多篇,参加编写、翻译出版专著14本。其中《杂交稻高产高效益栽培一一书获中国农科院l999年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