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一惠(1923―1948)
郑一惠,又名奕惠,笔名铭榕、榕华、不平、冬枫等,福建省长乐县古槐乡感恩村屿头人。出生于小商贩家庭。童年时代在家乡读小学,少年时代到福州读书,寄居于叔叔郑公盾家。郑公盾为进步青年,后参加中国共产党。其时,郑公盾与中共党员曾焕乾为挚友,往来密切,相互探讨中国的出路,交流读书心得。郑一惠在旁听中逐步接受进步思想。期间,日寇觊觎闽海,郑一惠目睹日寇暴行,萌生爱国激情,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3年秋考进国立浙江大学农经系就读,1945~1947年寄读于福建协和大学。1947年7月浙大毕业。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福建协和大学第一支部宣传委员,中共闽清县委副书记。1948年4月,因“麟洞事件”同县委书记刘忠瑶等人一起蒙冤遇难。
1947年初,中共闽浙赣区党委从闽江工委(后改为城工部)选调干部加强农村的革命斗争和游击战争,郑一惠调任中共闽清县委副书记,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建秘密农会和党的组织,开展“二五减租”,开展游击战争。1948年3月15日,中共闽清县委在麟洞村召开干部会议时,因叛徒告密和带路,干部会议遭到敌军保安团袭击,造成重大损失。郑一惠与县委其他同志突出重围后,于1948年4月受命前往南平游击区向闽浙赣区党委汇报情况。其时,正值“城工部事件”发生,郑一惠系城工部培养的干部,且在麟洞事变中生还,遂受到怀疑和审查,随后在南平樟湖坂游击区蒙冤罹难。
1956年中央重新审理“城工部事件”后为被错杀的同志平反,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郑一惠为革命烈士。
郑一惠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文学修养,撰有《计划经济与中国建设》《英印问题》《漫谈“政府”》《人民的怒吼是无情的》等。1947年1月至2月发表的《资本主义倾销政策与我国工业》连载于《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