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钧,1922年生,浙江富阳人。1949年5月于浙江大学史地系毕业后,参加浙江省干部学校第一期学习,绍业分配到杭县工作。1 980年因患小脑萎缩,医治无效去世。
陈大钧家住杭州市区。妻子叶萍是小学校长,两子两女
都在杭州读书。陈大钧从1949年起直到去世,二十多年都在
杭县(后改称余杭县)工作。在这七八千个日日夜夜的漫长
时日中,同家人分居两地,勤勤恳恳在郊县工作,从不要求
调入市区。临平离市区25公里,每个星期六下午,赶公共汽
车回杭,星期日下午便又匆匆赶回临平,寒暑风雨,往来奔
走,局外人是难以领略个中甘苦的,而陈大钧怀着一颗忠诚
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干部学员的赤诚之心,含辛茹苦,一步
一步,走完自己一生的历程。
陈大钧对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是组织上需要,
我就服从”。他多次调动工作,从无二话。这一点,在余杭
县机关里是有好名声的。浙干校结业,分配到农村搞土改,
后任乡长,再调县人民法院,1956年调杭县机关干部业余学
校教员、副教导主任。杭县撤并杭州市,调任杭州市上泗区
文教科副科长。1959年余杭县重建,调回余杭县机关干部业
余学校任副教导主任。单位换了好几个,职务变动好几次,上
上下下,他总是乐意地接受,从不计较地位高低,不讲究权力
大小,不分任务繁简,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这样的同志,
不说现在,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也堪称楷模了。
余杭机关干部业余学校,教职员工总共不过十来个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少班级多、课程多,一个人要管一二
个班,兼教几门课。陈大钧担任全校的历史、地理教学任
务。后来学校取消史、地课,他改教语文。教育效果不错。
机关干部学习复杂多变,比普通中学的工作量要大得多,身
为副教导主任的陈大钧自己挑重担,将方便让给他人。他教
过领导干部班(县委书记、县长组成),也教过勤杂人员
班;教过机关的固定班,也教过县机关下乡搞中心工作的干
部学习班,以及在一些区乡组织起来的区乡干部学习班。不
论教什么,他从头至尾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很好地完成教
学任务。他在工作总结中说: “机关学校,班级特点各异,
课程又多。而又要在比普通学校少得多的教学时间里完成任
务,就不能用常规的办法。我在教领导干部班的史地课,采
用突出重点,联系历史和现实,以一个一个事件结合讲解,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一种有创造性的劳动.可以
看出他为此倾注了多少心血1他还总结说: “教初中一册语
文,教材是浅的,但我不敢马虎,坚持认真备课。”容易做
好的事.他照样不吝啬自己汗水.
机关学校教导处,只有他这个副教导主任,他除了做
一个教师的工作外,还担任起教导处的行政和事务工作。
到县级各机关联系组织干部入学、开办班级、开学的报名
注册,课程设置、编排课程表、考试成绩登记、结业毕业
证书填发、学期计划总结,还有统计报表等等,都安排得井
井有条,机关学校没有一套现成的规章制度,普通学校一套
不适用机关干部业余学习的特点,陈大钧积累多年的经验,
整理出成套的规章制度,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起了不少作
用。
机关学校的学员流动大,有时学校也得抽人参加中心工
作。六十年代,陈大钧曾两次主动要求下乡参加中心工作,
在工作中摸索下乡干部的工作规律,根据规律做好教学工作,
使工作学习两不误。 ,
由于工作、生活环境艰苦,陈大钧开始患浮肿病,随后
又染上慢性肝炎。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没有完全恢复健康,
就主动回校工作。谁知又患上小脑萎缩症。虽多方诊治,病
情未能好转。学校领导叫他休养,他认为这种病短时治不好,
仍坚持工作。1 968年,全校教师随县机关干部去虎山五七干
校,要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主观世界”。陈大钧毅然踏
上征途。他满怀信心,期望用劳动锻炼来改善自己的身体状
况,恢复健康。谁知事与愿违,,病情每况愈下,竟发展到说
不清话,站立失去平衡,走路不用拐杖或没有人扶就寸步难
行。就这样坚持了两个年头,才回杭州家中休养。他焦急地
多方求医,但都无济于事。一起工作的同志去看他,给他谈
学校里的情况,他很兴奋,但随着眼眶就湿润了。他知道自己
已是沉疴难起,以不能做更多的工作为憾事。
陈大钧曾被评为余杭县文教工作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