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梅(1920-1997)
陈福梅,女,1920年11月4日(旧历)生于浙江省乐清县大荆镇隐处岙村。九岁时,随父离家赴南京、南昌等地求学,1939年返回家乡,在台州中学读完高中,次年考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1942年进浙大遵义总校,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44年9月至1945年2月在重庆化龙桥电讯机械修造厂工作;1945年9月至1947年8月,在浙江大学化工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1947年9月至1948年8月,在英士大学任助教;1948年9月至1949年8月,在家乡中学担任一年中学教师;1950年10 月至今,一直在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华北大学工学院、北京工业学院以及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以后,一直在该校火工品专业担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91年1月退休,退休后被聘为学校力学工程系顾问教授。1997年4月15日不幸病逝,享年76岁。
是中国高等院校火工专业的创始人,为我国培养了一批火工品专业方面的技术骨干。从事专业工作期间,曾先后担任国家教委博士生导师初评委委员、中国兵工学会理事,中国兵工学会火工品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军用火工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兵工学会火工烟火学会名誉委员、兵器部科技委员、爆破器材学会常委、《爆破器材》学术杂志编委、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1944年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后,一直从事专业实战和教育工作,其中在高等学校工作四十余年,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雄厚,专业研究比较深入,研究面比较广。 主要工作包括:
(1) 专业建设:带领中青年教师,负责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火工品专业,以及相关实验室,并将其发展成相当的规模,使该专业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点。
(2) 教授课程: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过《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火工机械》、《火工品工艺学》《火工品设计》等课程;多次为工厂、研究所、兄弟院校等单位的进修生,以及国外进修生授课。
(3) 研究范園:主要集中在火工品及起爆理论研究方面。从1958年开始直至退休,负责研究的主要课题有:各种类型、各种型号的普通雷管、电雷管的设计;共晶起爆药、无腐蚀起爆药、无壳枪弹、各类传爆系列等产品的三空与设计;炸药起爆机理、炸药逻辑网络、炸药燃烧转爆轰等理论的研究。
(4) 学术著作:先后出版了《火工品工艺学》(科技出版社)、《火工品设计》(兵器工业出版社)、《雷管性能》(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等学术著作,以及(火工品》(俄文)《弹药传爆系列原理与设计》(英文)等译作,并审校了《火工品工艺学》俄文)、《安全工程学》(日文)等著作,参与《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辞条的撰写,还编写了多种专业教材。
(5) 学术论文:先后发表了 5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如在第四届国际炸药与烟火会议、兵工学会国际力学会议、香港国际力学会议等的论文。
(6) 指导研究生.“文革”前曾经招收过研究生,但受冲击中断了培养;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后,先后培养了8名博士生、10名硕士生。
(7) 研究成果:多年来主要从事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本专业的发展探路、指路;利用所掌摨的理论知识,直接为工厂解决技术难题,科研成果大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其中理论研究“炸药燃烧转爆轰研究课题”获机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传爆系列、起爆机理、爆炸逻辑网络等研究课题,退休后移交给中青年教师,并将进行成果鉴定;获学校各级优秀学术论文奖多次。
(8) 学术活动:1983 年,受日本工业火药协会邀请讲学;1986年,受英国利兹大学邀请讲课;多次为兄弟院校、研究所的硕士毕业生学位论文答辩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等等。
(9) 所获荣誉:获国家教委在高校从事科研工作40年荣誉证书,北京市高教局从事教育工作30年荣誉证书,北京理工大学教书育人奖等。

陈福梅教授是我国爆炸与安全技术专业的创始人之一,是北京理工大学火工、烟火技术学科博士生导师,在四十余年教学和科研生涯中,她治学严議,既教书又育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国防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自1987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她先后培养指导了8名博士生、10名硕士生。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她不仅在业务上而且在思想政治上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还经常与学生就人生、事业和理想等问题交换看法。在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她的研究生都积极要求进步,已毕业的研究生大都成为教学、科研和企业等部门的主要骨干,并且大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
陈教授早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她目睹了旧中国的腐败和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她以拳拳赤子之心报效着祖国。她常常以自己艰苦创业筹建我国第一个火工品专业教研室的经历,教育研究生做学问搞科研,要立足于本国实际,在实验条件还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要经得起艰苦环境的磨练,不自怨自艾,应踏踏实实地努力创造条件,以期得到较高水平的成果。她认为在科学技术领域内,年轻人超过导师是理所当然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作为研究生,如果不能在某一个方面超过自己的导师,那不能算是合格的研究生。在陈教授的精心指导下,他的博士生王平、贾泉生、罗育安和焦清介等同学,都选择了难度大、在国内尚属刚起步的研究课题,如已获机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的“燃烧转爆轰研究课题”和正在进行的“爆炸逻辑网络研究课题”等基础研究项目。她的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都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陈教授的优秀研究生、年轻的著名学者冯长根教授,在国外求学期间始终牢记导师“科学追求永无止境”的谆谆教诲,在英国学成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按时回国,并在国内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89年光荣地入选“中国青年十大杰出人物”,现已成为新一代的博土生导师。
1885年,陈教授忠淋巴痼,病情多次反复,并先后三次做手术,可她以乐观豁达的态度泰然视之。陈教授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历经磨难,但她对党的追求始终不渝,并在古稀之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近几年来,她带病顽强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继续指导研究生,从事科研的指导工作,并撰写出了《火工品原理与设计》等专著。她坚如磐石的意志和严遠的治学精神,鼓舞和教育着她的学生奋勇前进,同行学者也深受感动。陈教授的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会上都是含泪向敬爱的导师致谢的。正如博士生王平同学所说:“陈先生的严谨学风和奋勇进取的精神,将影响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