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魏(1885-1971)
陈魏,名德毅、德谷,字俶南,号显升,浙江绍兴东浦舜豪村人。陈魏自幼随父生活在江苏南通金沙镇.六岁入塾读书,十岁母亲去世,十二岁由姐丈马幼渔送其去沪进学堂求学,十五岁丧父,马幼渔见其天资颖慧,携至苏州抚养,并授以书画及武术,后又令其入中西小学堂读书。十六岁从江苏回浙,投靠堂叔陈晴峰,并送其往奉化龙津学堂求学,翌年又赴沪,进上海理化传习所。十七岁受聘任山会县学堂理化教员。
1904年由徐锡麟介绍参加军国民教育会(后即光复会)为会员,并被聘为大通学堂监督兼体操教员,不久又兼任会稽县学堂体操教员。当时,陶成章见光复会同志中有殷实富户,遂提议捐官学习陆军,以掌握清政府军权,实行“中央革命”或“袭取重镇”之法,以为“捣穴覆巢”之计,徐锡麟极为赞成。1905年,由富商许仲卿出资,徐锡麟、陶成章、陈志军、陈魏、龚宝铨等五人相约捐官。以年龄大小排序,以徐锡麟为长,依次为陶成章、陈志军、陈魏,龚宝铨年龄最小,排行最后。徐锡麟捐道员,填报步兵科;陶成章捐知府,填写步兵科;陈志军捐知府,填写炮兵科;陈魏捐同知,填写骑兵科;龚宝铨捐同知,填报工兵科。陈魏还以精湛的书法书写了光复会誓言,作为光复会奋斗的宗旨。
1906年初,陈魏与徐锡麟、陶成章、陈伯平等13人同赴日本求学,陈魏进警监学校学警察,1907年进京都医学专门学校习医,毕业后又进京都府厅学习卫生防疫。1911年毕业,获外科医学博士学位。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陶成章通知其回国革命,陈魏先生即任沪军都督府军医科科长。同年6月讨袁军成立,黄兴为总司令,陈魏先生任司令部军医处长。由于贡献卓著,深受黄兴赏识。
1912年9月,沪军都督府取消,陈魏先生也办理移交,卸去军医科科长职务。时浙江医学专门学校校长韩清泉和教务长汤尔和,为陈魏先生留日同学,其幼年同学孙洞环也在该校任教,他们均盛情邀请其到医专任教。陈魏先生盛情难却,于11月出任解剖学教员。浙江医学专科学校于6月1日刚刚成立,地址设在杭州板儿巷。学校仪器和标本等教具均极为短缺,特别是解剖学必须有标本才能进行教学。为此,陈魏先生专程前往日本采购,并顺便到日本各地医科专门学校考察教学设施,以便作为教学借鉴。
1913年3月,江苏都督府成立军医课,陈魏先生应邀前往南京出任军医课长。7月,二次革命爆发,黄兴在南京出任讨袁军总司令,陈魏先生调任讨袁军司令部军医处处长。讨袁失败后,陈魏先生离开南京前往上海,自开门诊行医。
1914年7月,汤尔和出任国立医学专门学校校长,聘请陈魏先生北上京城出任医专教师。
1916年,陈魏先生又兼任陆军大学卫生教官。1918年至1922年,陈魏先生应友人邀请,先后兼任北京师范学校、北京政法学校、边防军卫生教练所等校校医及教官。
1922年,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从日本手中收回胶州湾,定名为胶澳商埠。熊炳琦出任山东省省长,并兼任胶澳商埠督办,邀请陈魏先生前往接收胶州湾。后来,陈魏先生被派任山东普济医院副院长兼李村医院院长。
1924年,北京政府派高恩宏任胶澳商埠督办,前任所任命人员,均辞职交卸,陈魏先生也辞职返回北京,仍回陆军大学工作。
1926年,从广州出师北伐,因陈魏先生出众的才能与声望,被推荐任黄浦军事政治学校军医处医务科长,6月升任军医处处长,少将。不久军医处撤销,设校医院,陈魏任院长,为黄埔军校的建设与北伐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陈魏先生脱离政界,专心行医。历任北平大学医学院和江苏医政学院教授。1930年4月任青岛市卫生科长(兼青岛市传染病院院长),1936年因日寇侵略,青岛市工作人员奉命解散,陈去职后寓居上海,曾任上海市传染病院院长。
1946年7月受旧友浙江省卫生处处长孙序裳之聘,就任省立绍兴医院院长职。当时医院条件很差,规模不大,仅有病床36张,陈已年逾花甲,但颇有一番抱负,为了改善故乡人民的医疗条件,到处奔走呼号,积极筹集经费扩建医院及增置医疗设备,通过邵力子先生的帮助与支持,由旅沪绍兴同乡会领衔募捐筹款,并得到绍兴士绅朱仲华、金汤侯等的竭力帮助,建成800平方米二层住院楼一座,床位增至52张,门诊病人由日均100人次增至350人次。
1948年8月辞去院长职务,后在绍兴昌安门外开设益民诊所挂牌行医。1949年5月绍兴解放后,先后担任府山联合诊所负责人,稽山中学校医,市工商联医师,绍兴市红十字会干事,绍兴卫生学校解剖教师等,并被聘请担任绍兴市首届政协委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陈魏先生遭受诬陷和迫害,身心受到摧残,于1971年10月病故,终年87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有关方面给予平反,恢复了陈魏应有的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