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粹(1915-1985)
韩国粹先生生于1915年8月,江苏涟水人。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师范学院国文专修科,先后在浙江联合师范、嘉兴青年中学、江苏淮安中学、杭县简师,三墩中学任教,1956年,韩国粹先生受领导委派,到新创办的杭县中学任教导主任。当时这所学校是全县唯一的完全中学(现为余杭县塘栖中学),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因此,这所新创办的学校,在社会上一开始就有一定声誉.杭州市教育局曾在该校开过许多现场会,无论是校容、校风和教学质量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韩先生在学校中除负责教导工作外,还兼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其任劳任怨的务实作风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敬佩和赞赏。他曾多次被选为县人民代表,评为县优秀教师。1975年退休后,虽患高血压,仍发挥余热,继续承担教学工作。1985年5月病逝。
韩国粹先生的国学基础扎实。从小学到大学,对古文一直有着浓厚兴趣,经过刻苦钻研,取得优异成绩。他在浙大攻读时,为夏承焘先生留有非常深刻的印象,说他是“难得的人才”。解放后,夏先生曾多次请杭大领导,通过组织关系来杭县商调韩先生去杭州大学任教,但杭县教育机关考虑到韩先生这样的人才难找,几经研究,还是因工作需要而被挽留下来,对此,韩先生毫无怨言,仍安心工作。
杭县中学是1956年新办的,这所学校的老师,绝大多数是刚从大学毕业分配来的青年教师,无论是基础知识和教材教法,存在的疑难问题都较多。韩先生不辞辛苦,每周定期亲自给语文老师上课,还规定纽内老师都要亲自“下水”,要学生写什么,自己得先写什么。要求全组老师不仅要打下扎扎实实的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还要求老师们练习书法,‘钻研教材教法,吃透两头备好教案。平时,他对每一位登门求教者,总是有问必答,不厌其烦,使求教者乘兴而来,满意而去。当求教人告辞时,他总是送其出门,叮嘱以后如遇有难题,可再去共同研讨。有时韩先生也会碰到一时解答不出的问题,但总能说明出处,立即查阅资料,找出正确的答案。所以语文教研组的老师,称誉他是一部“活字典”。
韩先生十分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有些课文虽然已教过多遍;但他还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作调查研究,认学生实际出发,认真备课,以求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备课中,凡对某些问题的解答感到把握不定时,他都要不厌其烦地去翻阅字典,乃至“辞海”、“辞源”等各种资料,直到认为准确无误为止,决不允许自己把半点含糊不清的东西带进课堂。他对什么时候该讲什么,该让学生思考什么,该让学生练习什么等等,事先都作了妥善的安排。一课书结束后,他还要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映,写下教学心得,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韩先生还十分重视教材内涵的研究,重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他能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上,阐发其内在的思想因素,深入浅出,使学生好记易懂,深受启发。有的学生在许多年后,还来信感谢韩老师当年的教诲。有泣学生现在外交部任一等秘书,在韩先生退休后,曾绐他写信说:“。您曾教我们,关关雎鸠’;您曾因为教科书中没有收入岳飞的《满江红》词而感到婉惜;您曾分析‘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的原则区别……。。确是这样,“败”与“战”一字之移,就有庸才与雄才的迥异,不去钻研教材,决不会有这种深刻的领悟。
韩国粹先生在汉语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从不人云亦云,分析遣词造句,大多是自己听收集。他在举例说明某些多余伪费解的修饰语时说:“天涯何处无芳草。是苏轼词中的名句,但后来有了“天涯芳草”的说法,就有问题了,因为世上并没有一种草叫做“天涯芳草”的。在字误例里,他提到《红楼梦》二十二回中有一句子:;“菩提本无树。 (作家出版社1953年版223页),指出“无”字是错字,;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本来没有菩提树”,这里的“没有”与“无”字,含义是不同的,“无”字与“非”字这里倒是同义。韩国粹先生的这种钻研精神,促使学生去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为拓宽学生的思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