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随机
最近更改
特殊页面
社群首页
参数设置
关于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免责声明
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搜索
用户菜单
创建账号
登录
查看“战地服务团”的源代码
←
战地服务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第一次战地服务团= 战地服务团的活动,在宜山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活动是1940年1月浙大战地服务团到广西宾阳前线的慰问活动(战地服务,直接参加抗战),包括前期的“大塘宣传队”。战地服务团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吸收不同政治倾向的爱国学生参加(共77人,其中女生17人)。“拓荒社”的[[张哲民]]、[[周邦立]]、[[庄自强]]组成了该团秘密的核心小组,推选[[潘家苏]]任团长,庄自强任副团长。 <br>浙大战地服务团于1940年1月8日出发,竺可桢亲授予团旗,11日首批从宜山到达前线。2月2日宾阳失守,活动在昆仑关最前沿的服务小组,在枪林弹雨中连夜撤下火线,并通知后方同学退出战线,不少从宾阳绕道上林至大塘汇合,有的跑了三天才脱离险境。当时浙大已经迁往遵义,战地服务团全体团员于2月14日经宜山,在开学前赶到遵义。 =第二次战地服务团= 1944年11月,在日寇的攻势下,国民党战场大溃退,日军一直压到贵州南部的独山,贵阳危急,形势十分严峻。蕴藏在浙江大学师生中的抗日激情又迅速高涨起来。同年十二月,[[竺可桢]]召开学生骨干紧急会议,提出组织战时服务团去黔南前线进行抗日宣传和慰问将士等活动。浙江大学战地服务团出发前,进行了救护、服务、歌咏练习等演练。还请浙江大学[[黄尊生]]教授作词、[[沈思岩]]教授作曲,创作了《浙江大学战地服务团团歌》。其词为: <br>战地服务随军去、随军去, <br>把大家的敬礼带给前线士兵, <br>把我们的热血献给前线士兵, <br>把祖国的灵魂递给前线士兵。 <br>战地服务随军去、随军去, <br>向前线的弟兄数杀敌的功勋, <br>向前线的弟兄鼓必胜的精神, <br>向前线的弟兄传中国的国魂。 <br> <br>全团六十多人,在浙大师生和遵义湄潭群众的欢送下踏上前线之路。临行前,竺可桢亲自授辍有“国立浙江大学战地服务团”字样和校徽的团旗给学生们。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青年学生的爱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情怀。 <br>作为湄潭浙大学生自治会主席的[[丁忄敬]]不但十分赞成组织战地服务团,而且还建议学校把学生们组织起来,发给武器以保护学校,必要时就地上山打游击。会议决定由遵、湄两地学生自治会组织浙大第二次大规模的战地服务团,选举[[支德瑜]]任团长,丁忄敬为副团长,下设秘书、联络、总务和宣传慰劳等。 <br> <br>部分团员名单: <br>遵义:[[支德瑜]] [[陈耀寰]] [[刘庚书]] [[顾明训]] [[谢福秀]] [[万迪秀]] [[温邦光]] [[余彦人]] [[皇甫煃]] [[曾守中]] [[王涌祥]] [[章作藩]] [[司徒钜勋]] [[黄源荣]] [[刘纫兰]] [[于用德]] [[郑国荣]] [[钟一鹤]](立群) [[哈喻文]] [[李志凤]] [[陆兰南]] [[张天虹]] [[严刘祜]] [[张尚怡]] [[李正心]] [[张人信]] [[费坤华]] [[安粤]](毅夫) [[石必孝]]; <br>湄潭:[[丁忄敬]] [[蔡南山]] [[段秀泰]] [[杨慧莹]] [[夏惠白]] [[李忠福]] [[雷学时]](树人)等; <br>永兴:[[陈尔玉]] [[张瀚]] [[陈明煌]] [[于子三]] [[张承炎]] [[王志铿]] [[陈皓]] [[潘道皑]](化学系助教)等。
返回
战地服务团
。